1.历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在晚年对自己一生进行了评价?你怎么看待?
自己做的怎么样,有待历史的检验、百姓评说。哪有自己评价自己的,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2.历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在晚年对自己一生进行了评价?你怎么看待?
谁正确谁伟大是老百姓喊出来的而不是自己为自己做出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只有50,60,70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3.十大元帅谁是蒋介石的命恩人
十大元帅好像没有,大将陈赓救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5346135 陈赓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10月,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作为东征军总指挥,再次率国民革命军东征。他特调陈赓连担任护卫。 当时叛军主力林虎部集中在广东华阳。由旧粤军改编的东征军第三师缺少训练,师长谭曙卿草率出兵,被敌军重重包围。蒋介石得报,立即驰赴华阳方面督战。谭部已溃不成军。蒋介石不时责骂粤军,急得脑门上一溜细汗。 “娘希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派用场的时候统统不见了!护卫连,护卫连呢?陈赓!” 陈赓像豹子一般蹿出掩体:“我在这儿!” “你带上所有的人,冲上去,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 “是!”陈赓一面走一面喊道:“护卫连注意!……” “等一等!你先不要离开我!”蒋介石对着地图指指戳戳,咕哝着:“炮兵一营呢﹖工兵连呢﹖”黄埔军校初创时的蒋介石 枪声愈来愈密集,东征军像潮水一般后退。蒋介石再也无法忍受,盯着陈赓:“你是黄埔的好学生!现在革命危在旦夕,你赶快下山,到前面向谭曙卿师长传达我的命令,不准退却!临阵脱逃一律枪毙!”陈赓拔出驳壳枪,冒着炮火找到谭曙卿,传达了蒋介石命令。谭曙卿用衣袖揩干脸上的汗,“我再冲一次!”可跟在他背后冲锋的只有几个人,不一会,便被炮火挡了回来。 陈赓回去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脸部涨得通红。“校长,我带我的连去冲吧!” 蒋介石把干燥的嘴唇舔了一下,“我命令你代理三师师长,指挥三师反冲锋,快去!”陈赓跑下山梁,拦住一伙溃退的粤军,喊道:“站住!蒋总指挥命令我指挥你们!我是陈赓!我是师长!”可是没有人响应。陈赓气喘吁吁跑回山头,报告军情。蒋介石怒火直冒:“娘希匹,谭曙卿是毁我国民革命,我要枪毙他!”“校长,指挥部该撤退了!”“撤退﹖现在怎么能撤退!打到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校长,我们已经落进环形包围圈。不转移个地方,无法反击!”“嗯,试试看吧。” 轰!高地上发出了一声炮响。一刹那,叛军的喊杀声传到耳边……陈赓架着蒋介石往山下跑,卫兵们纷纷倒下…… 蒋介石忽然不走了,坐在地上,喊叫起来:“我不走了!我堂堂总指挥落到这步田地,还有什么脸回去见江东父老!”蒋介石愈说愈激动:“我在黄埔一再教导你们,战死则罢,不战死则杀身成仁,今天我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不辱黄埔之威名!……”说着,拔出短剑,举到胸前,泪如雨下。 陈赓一把夺过短剑,喊道:“你是总指挥,你的行动会对整个战争发生影响,这又不是黄埔的军队,赶快离开这里,再不走就晚啦!”“陈赓!”蒋介石仰面望着陈赓,悲哀地说“我实在走不动了!”“我背你走!”陈赓在蒋介石面前蹲下,蒋介石踌躇不决,陈赓催促:“快!” 陈赓背着蒋介石爬过泥泞的山坡,在草丛里奔跑……过了河,枪声渐渐稀落,蒋介石恢复平静。他把总指挥部的几个军官召集在一间屋子里,自己咬牙切齿地踱来踱去,猛一转身停住说:“此地不能久待!让第一师快来接应我们。我要跟周党代表联系,谁愿意去送信﹖”几个人你看我,我望你,都不吭气。“我去!”又是陈赓挺身而出。 蒋介石把手按在陈赓肩上:“只好辛苦你了!你是校长的好学生,我将来一定重用你!”便要陈赓化装成农民,带着他的亲笔信,前往海丰的后埔去找第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何应钦和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周恩来。从出发地到后埔,少说也有一百六十多里,过河就是敌人盘踞的地区,中间一座山里还有不少土匪,陈赓又是头一次去,道路生疏,任务艰巨,但想到是去找周恩来,便振作起精神。 战胜了黑夜与重重困难,陈赓终于在第二天下午1时赶到后埔。周恩来、何应钦接到信,立即派出一支部队把蒋介石接了回来。蒋介石一到一师,就发出了感慨:“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而陈赓累得连睡了两天两夜。 1933 年3月,陈赓在上海被叛徒发现并被捕。蒋介石特意在南昌行营接见了陈赓,表示:“你是校长的好学生,虽然政治上犯了错误,我可以原谅你。”陈赓冷冷地回答:“我不需你原谅。”蒋又说:“只要你愿意,我可以随便让你指挥任何一个师。”陈赓坚决地表示,决不背叛共产党,也决不参加国民党。蒋介石念陈赓昔日的救命之恩,没有杀他。后来,宋庆龄亲自去找蒋介石,说:“陈赓是黄埔学生,你东征时打了败仗,是陈赓救了你,你现在杀他,岂不是忘恩负义?”此后,蒋介石指示部下放松了对陈赓的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他逃了出去。
4.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没去台湾的有那些?就是说在解...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分别是: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其中卫立煌1948年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后出走香港,拒绝去台湾。1955年回北京,直至1960年病逝。其他四人都去了台湾。国民党的“八大金刚”是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均、蒋鼎文、陈继承。“八大金刚”中只有张治中1949年宣布脱离国民党,一直留在大陆,1969年在北京病逝。国民党的“十大元帅”似乎没有统一的说法。有的说是何应钦、李宗仁、杜聿明、白崇禧、阎锡山、陈诚、张治中、胡宗南、傅作义和薛岳,也有的说应该有冯玉祥、卫立煌、戴安澜、刘峙、张学良。李宗仁1949年底出走美国,1965年回到大陆,1969年病逝北京。杜聿明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获特释,1981年病逝北京。傅作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1974年病逝北京。冯玉祥1946年被迫退役,出访美国考察水利,1948年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回国途中轮船失火遇难。戴安澜将军是抗日烈士,1942年殉国。其他人都去了台湾。
5.揭秘: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华侨元帅"是谁
1916年初夏,随父亲漂泊到南洋马来西亚怡保市的19岁的叶剑英,因半年找不到工作还饱受白眼,毅然回国到云南督军唐继尧举办的讲武堂求学。入学前,叶剑英在新兵队接受了半年时间的训练,然后被分至炮科学习